《一桌二椅》

  • 空間性質:住宅
  • 空間成員:3人
  • 空間面積:20坪
  • 主要建材:橡木、鐵件、印度黑石材

在舞台上簡單擺設一桌二椅可營造豐富的故事場景。現實生活中,可靈活移動的椅凳也常見於休閒場所的各種聚會,用在家居設計又能如何說故事呢?

屋況背景

來自新竹的屋主長期在台北工作,希望未來能落葉歸根回到故鄉定居,因此在生活機能健全的老新竹地區購置新居,用作渡假、聯繫親友感情、退休宅、兒子未來的成家宅等。基地位於6層建築中的4樓,所屬建物棲身小巷,採光條件不均。因地處舊街區房屋低矮,俯角視野多收老市容。

設計手法

因重視使用權大於擁有權,透過室內設計手法調整隱私設定,針對使用頻率,重新決定誰擁有更加完整的隱私,作法如格局重劃、控制開口部視野等,藉此保有生活的彈性。

挹注良好採光

設計目標之一是找到好的光線與視野,房屋最重要的光線來自房子前方,下午時特別明亮。為充分引入光線,打開原來的主臥室,將次臥室改成主臥,並調換衛浴進出方向。移除公私領域之間的隔間牆,令最大的兩面窗相互貫穿,使光線灑入、視野擴寬,空氣也更流通。

從坐臥圍塑生活角落

由於房屋面積不大,採用固定式沙發難免有視覺笨重與移動困難問題,善用好搬動的數張單椅圍塑出生活角落,促進眼神交流。吧台新增一塊木頭桌板,定義出用餐區,側櫃也提升吧台區的安全感。餐廳展示櫃與多功能室的交接處,利用內凹的建築構造建立角隅閱讀區,吹拂窗外微風,倚著微弱的小吊燈徜徉書香,最適合一個人靜處。

多功能室

多功能室的架高平台可用作瑜珈練習場地,利用四片拉門彈性區隔,內含瑜珈用鏡,也可作為臨時房間的穿衣鏡。放置懶骨頭,或坐或臥,輕鬆自得。

減少直接光源 間接照明為主

隨著年齡增長,屋主眼睛越不堪刺眼燈光,希望打造全區柔和光源。客廳天花板只用自然採光與間接照明完成,完全不使用刺眼嵌燈,其他區塊的嵌燈數也極少。為補足亮度,走廊使用LED條燈延伸出序列感,並與木格柵牆面線條產生關聯,中間藏有臥室與客衛暗門,避免面向餐桌的尷尬。

有鑒於白色是除了鏡子反射面最佳的顏色,在冬夏兩季共同受光面設置白色收納櫃,導引窗光更深入室內。臥室床頭為消弭壓樑問題,加作傾斜的天花板內藏LED燈管,提供主臥室柔和光源與最重要的照明。

厚中帶薄,減輕量體感

空間造型在細節設計纖薄量體,賦予重中帶輕的漂浮效果。例如客廳電視牆規劃6公尺長的石材基座強化穩定性,並藉由底部內縮與抬高製造陰影,增加立體感;角隅閱讀區設計細薄層板,板中有孔,令輕軟的燈線穿透堅硬鐵板,營造高反差趣味;在餐桌上的大樑兩側再加薄板,產生輕巧量體感;多功能室的夾紗玻璃透光不透景,表現自然編織紋理。

通用設計 物有所歸

將次臥改造成主臥時,新增一道牆面圍塑出房間,同時使內部衣櫃加長,也為相鄰的公共衛浴新增外部備品櫃,可吊掛衣物、放置污衣籃、衛浴備品,使物有所歸。臥室衣櫃上半段不用上櫃,避免踩椅子墊高取物時不慎跌落,改規劃油壓桿,拿取時手不用高舉,是安全、不費力的通用設計。

風琴簾調節開口部隱私

在公私領域應用風琴簾控制開口部的視線範圍,遮住落地窗下半段避開舊市容,使視野以遼闊的藍天為主,也能避免路人跟鄰居窺探隱私。

創新挑戰

打破房屋擁有者與使用者決定順位,設計時更注重使用權。考量不同居住成員組合、不同使用情境,空間有不同的運用模式,透過多種手法圍塑出各式各樣的生活角落。捨棄刺眼的直接照明,大量規劃柔和的間接光源,並連貫兩扇大窗,滿足採光通風,打造層次豐富且柔和、不刺眼的舒適居家。

日作隨筆

謹慎的屋主每次開會都花4~5小時時間詳細了解流程與各項細節,小心做每個決定的作風令人敬佩。完工後,屋主最愛坐在吧台招待客人飲品點心,架高平台也引人輕鬆席地而坐。將兒子的大提琴收藏在書架正中間展示,為住家風格畫龍點睛,紀錄一段美好的音樂學習記憶。

 

 

 

 

All Projects